今年以来,经济延续恢复势头,线下接触性服务业和传统消费需求释放明显。记者近期在北京走访了部分餐饮、酒店行业小微企业了解到,这些企业的现金流呈显著上涨态势,对未来发展有充足的信心,并有进一步扩大投资的需求。但受三年疫情影响,抵质押物不足、资金供需不匹配、金融服务不够精准等问题仍是小微企业融资过程中的阻碍。
(资料图)
事实上,今年以来,央地合力谋划了系列助力小微企业发展的金融政策。针对信用贷款需求增加,各地也在探索多源数据在信贷投放中的具体应用,对症解决小微企业“新生的旧疾”。
现金流回来了
“疫情之后大家的消费热情高涨。”北京一酒店服务运营公司总经理俞风(化名)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自2月份开始,公司旗下运营的酒店现金流就出现了增长。
俞风介绍,公司运营酒店覆盖海淀、亦庄等区域。“亦庄通常在所有节假日都比较清淡,因为它是一个商务区,我们的客源也主要是商务客源。”俞风称,但今年5月份看到了很好的恢复苗头,增长已经比2019年同期要高,同时,海淀的部分酒店甚至出现一房难求的情况,十五六平米的房间价格曾达到一千多元。
不过,俞风也表示,消费者一方面有很高的消费热情,但另一方面,也更加追求性价比,酒店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
“竞争非常激烈。”俞风笑称,现在品牌酒店发展很快,品牌方更新换代也快,一旦新的装修风格出来,对老酒店而言打击很大,因此对品质和服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与俞风所在的酒店行业类似,韦云(化名)出任总经理的餐饮公司今年以来现金流相对都“比较好”。同时,他的餐饮业务还在往上游标准化发展,目前已经在山东德州建立了一个预制菜产业园。
“2020年上半年没事干,太闲了。”说起入局预制菜领域的契机,韦云对记者表示,疫情期间做内部培训时就包括了标准化这一内容,“做完这一块以后突然发现,市面上找不到匹配我们规格或标准的产品,即便有,成本也很高,因此倒逼我们在山东齐河建了一个小型中央厨房。之后才与目前的预制菜产业园合作伙伴对接上。”他说。
抵押物不足
仍是拦路虎
应对行业竞争、扩展业务意味着增加资金投入,但是,过去三年的消耗让俞风和韦云在资金筹集上没那么顺利。“这几年家里能抵押的都已经抵押了,没有能再抵押的东西了。”韦云指出,疫情三年对公司冲击很大,资金压力事实上已经到了一个瓶颈期。
此前有一家餐饮门店向银行申请过贷款,加上找第三方担保公司、准备材料、对接银行等前后操作了一个多月,最后业务没有办理成功,“就是因为我们抵押物不够。”韦云对记者表示。
俞风运营的公司此前有资金需求时,以股东自筹为主,但今年旗下有四五家酒店要翻新改造,资金需求量大。酒店停业装修,意味着没有现金流进入,因此,俞风建议,银行可以推出专款专用的长期产品,优化还款方式,帮助酒店度过现金流压力大的翻新项目承建期和建成之后的现金流爬坡期。
金融“活水”贵在精准“滴灌”。一家科技型初创企业创始人李城(化名)有与韦云、俞风类似的体会。“以前创业融资各方面都比较容易,现在比较艰难。”李城说。
李城对记者表示,他的公司加上研发、营销、行政人员在内,总计12个人,主要从事工业软件国产化的创新创业,目前正处于推广普及的最后一公里阶段,无论是研发还是运营,都有相当大的资金需求。
“公司贷了一些款,我把房子都押出去了。”李城说,他对自己的产品非常有信心,希望未来银行能更多地提供信用贷款。
多源数据
破解授信困境
针对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题,政策层面已有明确部署。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23年第二季度例会提出,要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精准有力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再贷款再贴现工具的稳定性,延续实施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6月30日,央行宣布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额度2000亿元,进一步加大对“三农”、小微和民营企业金融支持力度。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认为,“精准有力”基调下各类再贷款、再贴现等结构性政策工具可能会成为下一阶段的主要政策发力点。
对于小微企业多次提及的信用贷款问题,原银保监会今年4月部署优化今年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时就已明确指出,要重点围绕小微企业无贷户扩大服务覆盖面,加强对小微企业信用信息的挖掘运用,增加信用贷款投放。
信用贷款投放考验的是银行授信风险甄别和把控能力,这需要多维数据综合分析。从银行具体实践来看,微众银行有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除了企业主个人的信用评估,来自银税互动、银商互动提供的税务、工商、征信、司法、电力等可用于评估企业信用偿债能力的第三方数据,经过有效整合后,同样可以帮助银行建立起高效信贷审批模型,从而更好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降低用户使用门槛。
因此,各地目前也在着力打通数据应用壁垒,丰富数据来源,政银联动助推金融服务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
7月1日正式施行的《台州市小微企业普惠金融服务促进条例》(下称《条例》)是全国首部为小微金融立法的地方性法规,其中一章专门提到金融数字化改革。在数据共享方面,《条例》指出,司法机关、政府有关部门和提供水电气等公共服务的相关专业单位,应当依托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依法向小微企业普惠金融服务数字化应用提供相关信用信息,为普惠金融服务小微企业提供数据支持。
山东日前印发的《“齐心鲁力·助企惠商”金融支持民营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三年提升行动方案》不仅提出要在三年内增加普惠小微信用贷款5000亿元,还明确将通过科技赋能金融服务模式,充分发挥山东省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暨地方征信平台功能,促进省综合金融服务平台、省中小微企业融资服务平台与山东省企业开办“一窗通”系统的信息互联互通;大力发展金融科技,探索“信息—信用—信贷”金融服务模式。
此外,今年以来,北京、甘肃、青海、深圳、重庆等地还持续优化完善银税互动项目,扩大签约银行范围,在依法合规和企业授权的情况下,将企业纳税信用和部分纳税信息共享给银行,银行利用这些信息,优化信贷模型,企业由此也可将“纳税信用”转化为“融资信用”,在线申请纯信用贷款,提升使用普惠金融服务的便捷性和获得感。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
Copyright 2015-2022 人人晨报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8023326号-36 联系邮箱:8557298@qq.com